节能减排监督管理(节能减排的管控措施)

四川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四川省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综合性措施,以加强节能减排的管理。(一)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制定总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实施目标责任管理,并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监督。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限制能源消费增量和总量,并实施能源消费预测预警制度。

四川省在“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确立了明确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首先,工作指导思想基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着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握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

在四川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关键措施包括实施一系列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首先,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等部门联手推动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等项目,目标是到2015年,主要行业产品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平均水平,工业设备运行效率显著提升,高效节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建立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标准,以满足控制目标要求,鼓励地方制定更严格的节能环保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建立节能管理体系。建立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的节能管理体系,加强政府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节能减排措施相关法律

1、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家出资企业。中央企业应当遵守国家节能减排法律法规,依法接受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以及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节能减排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2、政策与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减排法》《节能减排“十四五”规划》等相关政策和规划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供了指导。 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重要法律,这些法律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3、国家在节能减排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支持和推动绿色能源的使用和环境保护。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自1998年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1988年起实施,旨在防治大气污染,保障公众健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4、1998年1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规定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在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内符合相关要求。 1999年2月11日,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委员会出台《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5、自1998年起,中国开始实施《节约能源法》(主席令第90号),强调节能是长远战略,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以降低能耗。该法确立了节能在国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为节能减排提供了法律保障。

6、各级政府部门应充分理解并严格按照新《节约能源法》的规定和条款操作,推动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培训,提升全社会的能源节约意识和技能。 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促进能源高效利用。 加强能源审计和考核,确保各项节能措施的落实。

节能减排监督管理目录

1、第八章,能源效率标识,介绍了标识的基本内容和管理办法,确保产品的能源效率透明。第九章,公共机构节能,关注公共机构的节能实施策略和全民节能行动的推广。最后,第十章,用水管理与节水技术,强调了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节水技术的应用,以及企业水平衡的重要性。

2、中央企业在国家节能减排战略中扮演关键角色。据统计,全国国家重点监控的1000家企业中,有197家属于中央企业或其子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这些企业承诺节能约2000万吨标准煤,占千家企业节能总量的大约四分之一。中央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于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

3、首先,明确监管职责定位。《暂行办法》强调,节能减排工作由政府主管部门和出资人共同监管,中央企业需依法接受国家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和地方县级以上政府的监督。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主要负责指导中央企业贯彻执行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其次,实施分类管理。

节能减排措施实施措施

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要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

改变生产和消费模式:提倡循环经济,减少废弃物产生;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推广绿色建筑和交通: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建设绿色建筑,发展低碳交通系统。 加强环保法规与政策:制定严格法规,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处罚污染行为。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公众参与节能减排。

管理处各部门在设备更新时,要考虑淘汰耗能高的机电设备,努力更换使用节能科技新产品。严禁私接电炉和其他电器。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采用节能灯具、节电开关、节水龙头等节能产品。优先选择获得节能认证的电器,减少对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高耗能设备的依赖,合理使用电水壶等家用电器。 节约用电:提高对电能消耗的控制,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