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OD浓度为10 mg/L,COD浓度为50 mg/L,SS浓度为10 mg/L,TN浓度为15 mg/L,TP浓度为1 mg/L。这些指标分别代表着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一级A标准。
2、COD:50。COD: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水样在一定条件下。SS:10。TN:15。TP:1。以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为指标,折算成每升水样全部被氧化后,需要的氧的毫克数,以mg/L表示。
3、具体而言,一级A标准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指标:化学需氧量(COD): 限制在50毫克/升以下,这是衡量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水质的清洁程度。 生化需氧量(BOD): 不超过10毫克/升,反映了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所需的氧气量,是衡量水质有机污染的另一关键指标。
4、具体如下 一级A标准是:COD50mg/L,BOD10mg/L,氨氮为5~8mg/L 一级B标准是:COD60mg/L,BOD20mg/L,氨氮为8~15mg/L 二级标准是:COD100mg/L,BOD30mg/L,氨氮为25~30mg/L 三级标准是:COD120mg/L,BOD60mg/L,氨氮没有要求。
5、一级A和一级B是污水处理后排放的重要标准,它们规定了不同处理工艺和设施的出水质量要求。
6、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和一般回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15mg/L。在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中,好氧池是一个关键环节。经过好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作用,有机物质被分解为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等成分,一部分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会转化为硝酸盐(NO3-)。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一部分含氮化合物。
厌氧出水(一般去除率50%~90%)COD可以满足缺氧段碳源消耗(BOD/TN3:1)。二沉池回流至厌氧池50%~100%。好氧池末端回流到缺氧池进口(100%~300%)。此种做法有利于聚磷菌生长,除磷效果好(理论污泥含磷量可达3%~8%,实测3%~4%)。
某污水处理厂采用超越初沉池的低负荷活性污泥法,严格控制曝气池溶解氧(前段1mg/L,中段6mg/L,后段8mg/L),运行结果表明,BOD5的去除很好,出水平均值10mg/L,去除率达94%;NH3-N硝化相当完全,出水为0.1mg/L,硝化率为96%;氮磷的去除情况见表1。
氨氮低,TN高,意味着出水TN中硝酸盐占大部分,分硝化效果不好。
观察填料上的生物膜发黑说明好氧池已严重缺氧了;(4)应该增加好氧池的曝气量,好氧池出水端的DO应该控制在4mg/L以上(与活性污泥法不同的);(5)药加在第二个沉淀池就没问题,气浮用聚铝可以的。
最好在7左右。ps:尿素中只含有N元素,并没有P,应该投加磷酸氢钠等含磷物质才能有磷,N元素的去除原理是根据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行的,磷元素呢是根据微生物好氧聚磷厌氧释磷的特性来进行的,C/N/P这三种元素构成了蛋白质,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单元,这样解释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1、由于氨氮是总氮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氨氮的值总是小于或等于总氮的值,即NH3-N ≤ TN。
2、答案:总氮和氨氮是两种不同的水质参数,存在明显的区别。总氮是指水体中所有形态氮的总和,包括有机氮、无机氮等;而氨氮则是水体中以氨形态存在的氮。解释: 总氮:指的是水体中所有形式的氮含量,包括有机氮和无机氮。这些形态包括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溶解态有机氮等。
3、答案:总氮和氨氮是水质参数中的两个不同概念。总氮是指水体中所有形式的氮含量,包括氨氮、有机氮和无机氮等。而氨氮则是水体中以氨和铵盐形式存在的氮。详细解释: 总氮的概念:总氮是水体中所有氮元素的总和,无论这些氮元素是以何种形态存在。
4、总氮=有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用TN表示。氨氮就是无机氮的一部分,也就是总氮的一部分;用NH3-N表示。
5、因为它是氮循环中氨化阶段的重要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总氮的数值通常会大于或等于氨氮,但这并不意味着总氮的全部都是氨氮。总氮包含了更广泛的氮素类型,氨氮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评估水体氮素状况时,需要同时考虑总氮和氨氮这两个指标,以全面了解氮素的动态变化和潜在影响。
1、一般通过以下几种办法去除。(1)折点加氯氧化法,通过加入次氯酸钠或者漂白粉进行氧化,将氨氮转化为氮气释放,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氨氮去除剂基本以漂白粉为主。(2)利用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去除污水(废水)中的氨氮,其原理是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联合作用,将水中氨氮转化为氮气以达到脱氮目的。
2、总氮去除包括氨氮、有机氮、硝态氮的处理: 氨氮去除方法包括折点加氯氧化法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法,通过硝化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再通过反硝化将其转化为氮气。 有机氮去除常用生物法,实现氮化合物向氮气转化,成本较低,但操作复杂,占地面积大。
3、解决污水处理厂总氮超标问题,传统方法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针对碳源竞争和硝酸盐干扰,采取的策略包括外加碳源、改善释磷过程和采用特定工艺,如JHBB等。其次,对于硝酸盐干扰释磷的问题,UCT、MUCT等工艺能有效解决。此外,为了应对DO残留干扰释磷、反硝化问题,可在好氧区末端增加非曝气区。
4、污水处理后总氮过高,需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调整。首先,检测碳氮比是否在合理范围内,确保碳源充足,以促进硝化过程顺利进行。在活性污泥法中,需关注MLSS浓度是否达标,同时,确保溶解氧(DO)满足脱氮需求。若DO过高,可能导致缺氧转变成好氧,影响脱氮效率。
5、当污水处理好氧池中的总氮含量较高时,可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法:增加外部碳源 如果好氧池中总氮含量较高,可能是由于有机物供应不足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增加外部碳源的添加,如醋酸钠、甲醇等,以提供更多的有机物给好氧池中的氨氧化菌和硝化菌,促进氨氧化和硝化反应,从而降低总氮含量。
1、BOD,即生化需氧量,是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水中有机物分解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量。这一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SS,即悬浮物,是指在水体中悬浮的固体物质,包括不溶于水的无机物、有机物、泥砂、黏土以及微生物等。
2、TP:总磷,废水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存在的磷的总和。是衡量水污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数值越大,水质污染程度越高。TDS:溶解性总固体,指水中溶解组分的总量,包括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离子、分子、化合物的总量,但不包括悬浮物和溶解气体。
3、法律分析: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pH值,重金属。物理性指标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
4、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指使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的可还原物质,直至完全氧化,所消耗的氧的量。这一指标常用于估算水体中还原性污染物的含量,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如果污水厂碳源不足,导致总氮(TN)无法达到排放标准,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添加外部碳源:可以向污水处理系统中添加外部碳源,如甲醇、乙醇、乙酸钠等有机物,以提供额外的碳源供微生物利用。这些碳源可以促进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有助于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降低总氮含量。
加大回流比,可以提高脱氮效率。碳源不足就投加一些淀粉啊,葡萄糖之类的咯。过高的BOD负荷会降低硝化作用的,要慎重。
如果污水中的总氮含量降不下来,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改进污水处理工艺:审查并改进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可能需要增加氮素去除单元或采用更高级的氮素去除工艺,如生物脱氮、硝化-反硝化等。调整操作参数:优化操作参数,如调整曝气量、进水流量、混合液回流比例等,以提高氮素的去除效率。
解决污水处理厂总氮超标问题,传统方法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针对碳源竞争和硝酸盐干扰,采取的策略包括外加碳源、改善释磷过程和采用特定工艺,如JHBB等。其次,对于硝酸盐干扰释磷的问题,UCT、MUCT等工艺能有效解决。此外,为了应对DO残留干扰释磷、反硝化问题,可在好氧区末端增加非曝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