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空气质量监测: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监测的环境现状因子包括常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小时浓度以及日均浓度,以及颗粒物如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此外,还需关注特征污染物,例如苯并芘、二甲苯、甲苯和非甲烷总烃等。
2、环境空气:常规因子(SONO2小时值,SOPMTSP、NO2日均值)及特征因子苯并芘、二甲苯、甲苯、非甲烷总烃等。地表水:常规因子pH、DO、COD、BODNH3-N、石油类及特征因子Cr6+、总锌等。声环境:昼夜噪声。土壤:pH、砷、铬、铜、铅、镍、锌、汞。
3、现状环境因子一般都是项目所处环境已存在或现有的对大气、地表水、声、生态等产生影响的因子,预测因子是项目建成后通过工程分析结合项目生产原辅材料、工艺流程,产污环节等工程环境特征预测项目将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子。现状监测因子=现状评价因子。
4、评价因子就是在环评工作中要进行评价的环境要素。再通俗的说就是要监测的项目。
5、最后得出对环境影响小,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推荐方案(推荐方案不一定是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所以说,环评时在对环境做现状调查时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大气、水、噪声监测,不是所以的项目都必须对以上因子进行监测,要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方式、影响途径、和环境敏感因子。
6、环评评价因子种类很多,可以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噪声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这些环评评价因子通常会被分为影响程度、风险程度、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多个层次进行评价,以评估项目对环境的综合影响。环评评价因子的使用有很多益处。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增加了PM5值监测。
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氮氧化物,通常以NO2表示,指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氧化物。铅(Pb)作为TSP的一部分,其存在值得关注。苯并(a)芘(B[a]P),则在PM10中有所检测。氟化物,以F计,可以以气态或颗粒态形式存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2)排放废气中,pb主要以pbO(氧化铅)的颗粒物分散到空气中,人体吸入后会损害人体的造血机能,使中枢神经等多种器官和机能受损。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这是一个有关环境监测的专业问题,国家制定有专门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规定有详细的监测方法和要求。请去百度文库,免费下载。
大气一类区监测因子包含以下方面:空气质量指数(AQI):用于评估和报告空气质量的综合指标,通过监测关键污染物的浓度来计算。PM5和PM10: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其中PM5指直径小于等于5微米的颗粒物,PM10指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对健康和环境都有影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规定,PM10的年均值的一级浓度值为40mg/m。 该标准旨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1)Pmax≥80%,且D10%≥5km,为一级。(2)其他情况,为二级 (3)Pmax10%,或D10%污染源距厂界最近距离,为三级。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根据项目的性质、总投资和产值、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当地大气污染程度,对评价工作级别做适当调整。
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就是多大气环境(室外空气)质量进行监测;需要检测的监测因子,要按照国家标准GB3095-2012 的规定,主要要检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PM10 、PM5 监测点位的确定要根据具体要求确定。即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实施。
监测项目及监测频率 本项目的大气环境现状监测项目为NOSOPMTSP。监测频率为一期。NOSO2连续监测7天,每天4次,分别于02:00、08:00、14:00和20:00进行监测,PMTSP每天连续采样12小时,测得各监测因子的日平均浓度。
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首先要明确监测目的。监测目的不同,点位选址要求、点位数量等均不同。监测目的可以分为很多方面,包括:反映城市空气质量和变化、反映背景空气质量、反映农村或区域尺度环境空气质量、判定全国/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是否达标、反映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