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勘探煤层、评估煤炭储量、分析煤质特征、监测地质灾害以及提供地质技术支持。首先,勘探煤层是煤矿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人员需要通过地质勘探手段,如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确定煤层的分布范围、厚度变化及埋藏深度等信息。
在煤矿上,搞地质的工作是进行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防治水,搞清巷道附近周围采空区、老空去、水源等和巷道的关系,分析推测对井下有无安全隐患,有的话了,制定探放水设计,进行探放水,消除隐患。 二,搜集井下地质资料,把地质资料绘成图并保存。三,为采掘设计提供煤层底板等高线等图件,协助采掘技术员完成采矿设计。
确定地层层序,详细划分含煤地层,研究其沉积环境特征和聚煤特征;查明构造形态,评价构造复杂程度;查明可采煤层层位、厚度和主要煤层的分布范围,确定可采煤层煤类和煤质特征,评价勘查区可采煤层的稳定程度;了解普查区开采技术条件,了解其他有益矿产赋存情况;估算各可采煤层推断和预测的资源量。
能源矿山矿坑突水亦比较严重。西南地区能源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重庆市和贵州省,其次是四川省和云南省,再次是西藏。重庆市发生的254次矿山地质灾害中能源矿山就有230次,占总灾数的90.6%,直接经济损失68亿元,占总损失的908%,死亡人数118人,占总死亡人口数的90.8%。
上述矿山地质灾害中,以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居多,滑坡、崩塌次之。 表3-10 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统计 单位:次 注:其他地质灾害包括煤矸石自燃、尾矿库溃坝等。 根据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实施细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02)对矿山地质灾害规模的划分标准(表3-11),将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划分为大、中、小3类。
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等单位。主要成果:(1)摸清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潜在危害,系统总结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a)地理要素:包括主要地形等高线、控制点;地表水系、水库、湖泊的分布;重要城镇、村庄、工矿企业;干线公路、铁路、重要管线;人文景观、地质遗迹、供水水源地、岩溶泉域等各类保护区。b)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用普染色表示不同的防治区域。
矿区生态环境恢复 石炭井及周边煤矿区,为煤矿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塌陷、采矿废渣(碎石、煤矸石)堆积占地和煤火自然。